總結一些管理心得、經驗與想法,寫出來,便于解決問題或日常檢視公司運行狀況的時候看看。
一、動態平衡與發展
公司創辦的熱情、首輪機會過去后,面對經營中不斷出現的諸多問題,經營者的想法會發生很多變化,會發現可以導致公司走向衰落甚至垮掉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問題不斷出現。
公司的運行是很多環節的協同運行,概括起來說,是在現有的政策法律的規范下,協調合伙人或投資人與經營者關系,運作資金,了解消費者及其需求,了解市場銷售模式及渠道,組織人力,設計開發產品,生產產品,進行宣傳及銷售,處理收獲與激勵等。
以上的環節中任何一個如果思路不對、做不好或出了問題解決不好,都會成為公司整體運行的瓶頸,影響制約公司業務的總流量,減少總收益,進而使其它環節表現出相對高成本、低效益。把一個公司長遠經營下去的做法是保持動態平衡。
公司的繼續發展是在現有動態平衡的基礎上(沒有動態平衡只能是背水一戰,現實中絕大部分以悲劇告終),明確方向,通過依次增強各個環節來實現的。方向搞錯了,終白干。環節順序沒做對,彎路走得太多,很可能錯失良機前功盡棄。
二、公司運行的各方面
1. 政府、政策法律與國際貿易
政府永遠是強大的力量——國內的情況尤甚,任何公司、技術、資金、天才等力量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產業政策公布及其實施、行業標準制定頒布、市場準入許可等是行業變化發展的原始推動力量——盡管有時候沒有立即的效果,這是那些對行業未來有所認識并進行了多年準備的公司的發展機會的降臨,也經常是市場重新洗牌的開始。很多政策研究機構(有些是政府智囊)的公開的研究報告可以有早期預報,公司主要經營者對此應該有相當程度的重視,公司越大越應該重視。能夠參與政府相關工作(如行業標準制訂)應該是公司經營的重大目標之一。用不著研究政府政策的小公司應該研究大公司的發展策略——相對影響力也是巨大的。
工商、財稅、用工、保險等方面的政策法律盡量遵循,與管理機關維持一定的良好關系與溝通網絡,參照其它大多數公司的標準與做法。這方面是公司運行、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主要方向。長期來看,公司在這些方面多省錢的某些做法很可能得不償失。如果經營者在這方面投入、牽扯精力太多也會得不償失。
貿易全球化已經進展到相當的程度,跨國貿易的成本大幅降低,現在任何一個行業的產品生產鏈很少沒有跨國貿易的參與。在多個中進行市場開拓、產品銷售、研發生產采購等對一個公司來說已經是必須要考慮的,跨國公司(不一定是世界大公司)的競爭也是必須要面對的。語言、文化差異將是相當長時間內國內第三產業公司參與國際貿易的主要障礙,臨陣磨槍、臨時抱佛腳對解決這類問題基本無用,特別是當有朝一日公司經營者帶領團隊與跨國競爭者展開全面對抗或合作的時候。
2. 與人合伙
創辦公司不見得必須找其他合伙人——法律上的要求是合股。單干、家族、合伙、投資人加總經理等形式都可能發展成良好的公司。本文中合伙是指合伙控股,共同負責日常經營的核心管理團隊。
如果一個人認識到自己單打獨斗不行,那得考慮找人合伙。合伙的基本條件主要有三個,一是互相長期了解,為人處世很合得來;二是各參與方對自己的未來幾年、幾十年都有明確的認識、定位及把握能力,都有過一些挫折與收獲,且發展方向相同;三是覺得對方的長處能彌補自己的不足,且恰到好處不太多也不太少。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還不成熟或還想補充自己不足的方面,那去打工,別考慮合伙創辦公司。特長相同的人應該組成愛好者協會而不是合伙創辦公司。只有資金的人好不要入伙——即使入伙也不要控股、不要參與日常經營決策,應該以信貸借款的方式合作。
公司創辦人想做多少年的公司,得找能跟自己合作多少年的合伙人。找長期合伙人的難度不低于找結婚對象,長期合伙中途散伙的打擊跟離婚差不多。維持良好的合伙關系的前提是不怕散伙——離婚后各自還能過下去,雖然慘點兒。
合伙后像結婚后,參與各方對待問題都應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相互間少斤斤計較雞毛蒜皮,既要解決問題又不能過火,盡量體諒其它各方,團結是第一位的——而非財務報表。當然有些火、有些委屈也只能在內部發,其他合伙人應該承擔。長期合伙人的大收獲是信任、理解與寬容,而不是企業規模或資金收益。合作良好的長期合伙中每個人的綜合收獲可能遠大于當初的預期。
公司(不管是單干型還是家族性)運行幾年后,想改造成合伙模式幾乎不可能,除非是公司兼并重組,但在兼并重組的基礎上發展成良好的合伙人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長期合伙企業分家后各自發展的例子倒有一些。
家庭婚姻狀況、重大挫折的處理過程是考慮一個合伙人的重要因素。
3. 協調投資人與經營者
如果是戰略投資者控股,則戰略投資者對經營者的管理可以作為母公司(或高董事會)核心管理的延伸,本質是內部管理的一部分,在總公司或集團公司的整體管理運作中協調。公司經營者的經營目標、計劃及實施要服從于整體。經營中的問題與風險要及時通報總公司,以便全局考慮——尤其是當公司是作為大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的情況下。
如果是資本管理人控股,那努力經營出來好看的財務報表,并且注意資金運作過程要能經受得起審計事務所的嚴審。
如果“爺爺”眾多,各有想法要求;或投資人自己亂的一塌糊涂,那公司經營者好自為之吧。這種公司活不長長不大,不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