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行業也如此,即使巨大如微軟公司,也無力獨立支撐快速發展的軟件產業,于是以公司為單位,軟件業也開始分工,形成軟件產業鏈。[袁永福版權所有 http://www.sinoreport.net/]在這個軟件產業鏈中上游企業主要搞基礎軟件,比如操作系統,數據庫,一些底層框架,都是大塊頭,數量不多,形成幾種重要的基礎軟件。下游企業則在上游企業的基礎上進行猶如珊瑚一樣的分叉式發展,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形成無數的應用軟件。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相輔相成,基礎軟件是應用軟件的基礎,應用軟件是基礎軟件存在的目的。

  發達的軟件業發達,是因為軟件業分工比較合理,每個公司都認真研究和掌握自己關注的技術和產品,所有的軟件技術分支都有相應的公司。這樣的軟件行業整體實力全面而強勁,充滿活力,要什么有什么,若有新興區域,則馬上會有新的公司成立鉆進去。如此這樣,公司有大有小,業務千變萬化,卻能構成一個類似生態系統的軟件行業系統,相互依賴,運行良好,數據循環,能應付各種大小問題,能蓬勃的可持續性的發展。

  一個完整的富有活力的軟件產業生態群還能促進產業內部各家公司的交流。由于一家公司不可能掌握其業務所需的所有的資源和技術,此時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很容易的在產業生態環境中找到專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雇用它來多快好省的解決問題,這樣能降低這個公司的成本。這種雇傭專業的公司解決專業的問題的現象經常發生,形成一個高效率的產業生態群,這能較大的降低整個產業生態群的成本,提高整體效益。

  活躍的軟件產業生態群必然會有活躍的知識產權交易。一個完整的軟件產業群必然包括數量匹配的科研型公司和生產型公司。科研型公司專注于新技術的研發,形成知識產權,生產型公司專注于技術的工程應用,會購買科研型公司的知識產權并轉換為實際的生產力。大家相互交易,非常和諧,共同創造出優質GDP。

  目前若中國主要發展軟件外包業,使得中國軟件業的軟件外包業獨大,則會導致中國軟件生態圈結構單一,效益不夠好,抗風險能力差,會犯下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錯誤。這導致的主要缺陷有

  1、缺乏知識產權交易。軟件外包企業只是從國外采購跨國軟件公司的系統基礎軟件,其開發的知識產權賣給終客戶,并不會和國內的其他軟件公司有什么交易,此時軟件行業為貢獻的GDP比較少,只有簡單的進出口貿易。

  相反的,若中國軟件業生態圈多樣性好,存在各種軟件企業,會產生大量的知識產權交易,促進行業資源優化配置,并形成不小的GDP。

  2、抗風險能力差。金融專家在推薦投資時會重點提到投資種類合理搭配的基本原則,也是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面。同樣在投資發展軟件行業時也應當遵循這個基本原則,不應當讓某種類型的軟件企業占據行業的大部分。由于軟件外包業具有長期的風險但沒有長期的效益。當軟件外包業為主時,由于缺乏其他非軟件外包行業的差異性來對沖風險,軟件外包業的固有風險轉化為整個軟件行業的風險。使得特定的風險即可嚴重影響整個軟件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當發達由于自身原因減少軟件發包,軟件外包企業訂單明顯減少,整個軟件業開工不足,效益低下,而且很容易大規模裁員而給社會帶來沖擊,影響社會穩定。

  若中國的軟件產業企業類型豐富,則某類企業的風險不會轉會為整個行業的風險,這樣能較大的降低整個軟件行業的風險。即使軟件外包企業普遍遇到困難時,由于還有相當多的數量的軟件企業能避免這種風險,使得整個軟件行業不會受到較大的沖擊,從而幫助保持社會的穩定。

  3、行業不夠安全。當中國的軟件外包業獨大時,整個軟件行業結構簡單化,同質化。使得跨國軟件公司通過簡單的有針對性的方法即可控制中國的軟件行業,從而影響行業安全和利益。

  當中國的軟件行業結構豐富,同時存在多種企業,跨國軟件公司為了完整的控制中國的軟件行業,不得不同時采用多種方式來影響控制不同類型的軟件企業,這樣的控制成本很高,難于得逞。此時中國的軟件行業是安全的,利益得到保障。

  4、浪費內需。中國具有非常大的內需市場,到處都在搞經濟建設,有大量的政府、企事業單位搞信息化建設,這形成非常巨大的軟件內需市場,而且隨著中國的發展,這個軟件內需市場只會越來越大。此時若中國重點發展軟件外包行業,則會嚴重浪費內需市場,而國外的軟件公司會趁機占據這個市場,然后將這個內需分割再發包給中國的軟件外包企業,那會形成軟件外包出口轉內銷,這是一種非常滑稽荒謬但可能成真的模式。

  由于中國有巨大的軟件內需市場,因此中國不應該重點發展軟件外包行業,僅僅內需足夠支撐中國的軟件業進行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