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22
性能測試場景有哪些?性能測試不僅僅依賴于場景的設計,執行的質量也是關鍵。三大基本場景:基準性能測試場景,負載和綜合,這是性能測試場景中的基石。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基礎的性能測試場景。
基準測試場景
基準性能測試是指在一定的軟件、硬件以及網絡環境下,模擬少量的虛擬用戶對一種或多種業務的測試對象的某項性能指標進行定量的和可對比的測試。將測試結果作為基準數據,在系統調優或者評測的過程中,通過運行相同的業務場景比較測試結果,為系統的選擇提供決策數據。
基準性能測試所有達到的目的:
1.驗證測試腳本及測試參數的正確性。
2.獲取系統處理少量并發用戶的性能數據,作為對比參考基準。
3.根據測試結果,初步評價可能成為系統瓶頸的場景,并后續進行針對性測試。
單接口負載測試
通過模擬虛擬用戶,模擬節奏建議梯度翻倍,如(5,10,20,50,100vuser…)進行,每個虛擬用戶級別建議做單獨場景(利于分析),并持續循環運行一定時間(15min),獲取事務響應時間,tps,報錯率監測測試系統的各服務器資源使用情況(各服務器的CPU、內存、磁盤、網絡等資源的使用狀況)。每一個虛擬用戶級別會對應tps,直到找到tps的拐點,說到拐點可能大家能夠想到像山峰一樣的高斯曲線,但其實這是一個極其理想的情況,大部分情況下是增漲到一定的閾值就不再增加。
綜合性能測試場景
綜合性能測試場景是場景中的關鍵,也是為了模擬用戶最真實的操作,會將多支接口按照實際大促時候的比例進行性能測試,這個比例就是綜合場景的關鍵了,我會用一個專題來闡述此問題,加虛擬用戶和場景基本策略可以參考負載測試,綜合場景執行除了要觀察總的tps,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接口之間的調用比例,比例不能偏離,京東當時是控制在5%以內。
容量測試場景
1. 基于數據庫容量的測試,會在數據中預埋不同等級的數據量,在不同等級的數據量下進行性能對比測試,得到數據量歸檔的依據;
2. 基于應用節點數的增加,現在很多都是微服務框架,我當時所在項目的做法基于同一臺服務器先擴容,當服務器資源相對飽和的時候再開辟第二臺,目前市場上來看基本都是云服務器了,開辟或銷毀一臺服務器非常容易,所以如何擴容根據項目來決定就可以。
3. 也有一些公司把上述的綜合場景測試歸結為容量測試,能看支持多少人同時在全站訪問,不過我認為提到容量測試應該需要考慮擴容縮容的影響。
浪涌測試
浪涌測試是確定系統從高負載到低負載、甚至空閑,然后再攀升到高負載、再降低的能力。浪涌測試一般在混合業務場景,通過腳本設置,形成高強度和普通強度的交叉壓力測試,持續進行一段時間,以驗證系統在正常情況下以及峰值情況下系統的穩定性,找出增加或減少負載的過程中由于突然的占用或者釋放系統資源而引起的問題,浪涌測試也是性能測試場景的常見手段之一。
異常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也是存在異常測試的,主要表現在高可用方面,例如有兩臺數據庫服務,其中一臺宕機了,能不能及時切換到另外一臺上,且切換的時延是多少,處理能力能不能達到預期標準。
穩定性性能測試
穩定性測試是通過給系統加載一定壓力的情況下,運行較長一段時間,驗證系統是否穩定。比如我們穩定性測試采用典型混合場景,應用系統運行72小時,查看系統運行指數是否平穩。
推薦閱讀:
您的信息已成功提交!
我們的客服人員稍后會與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