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系統的配置由一系列(定義需要檢查的規則,包括它們的有效范圍)文件構成。如果系統中有一種在配置中不具體的缺陷,一個錯誤被解決了缺陷被當做未知納入系統。如果配置文件被升級增添新規則,那么之前未知規則的缺陷被發現并充分納入。內部BI結構由一個相關數據庫組成。因此,前面圖中展示的缺陷,規則和度量都被模化為相關表格。真正在使用的系統基于一個SQLServer數據庫,該數據庫有一個web應用程序,使用SP Net和Web-IIS用作BI引擎。這個結構可以移植到其他數據庫和web服務器上。
圖6展示了BIweb用戶界面的主要前端。它已被簡化,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信息。缺陷和度量在不同的頁面上。一條線路顯示每個元素(缺陷或度量)。一條線路上顯示的領域可以在任何地方添加,移除和安置,過濾器可以包含在內。這是生成報告的方法。該系統可以輸出結果的電子數據表。
圖6.BI用戶界面
5. 使用實例
創建所描述的系統對在(軟件質量部門作為其他部門的V&V設備的)公司里執行的多種內部項目有幫助,還對安全關鍵的項目(這些項目中,規則數量和工具種類,如前所述,真正充分挖掘了這樣一個工具的作用)尤其有用。 例如,系統被用于C和C++(包含MISRA C/C++)開發的有超過500.000行代碼和大約450個需要檢查的規則的安全關鍵驗證項目中。
作為一個外部驗證團隊,基于使用所示系統的工作流程包含了以下步驟:
1.源代碼來自開發部門。源代碼單元是一個模塊(和一個明確的功能及界面一樣),且它由一個版本號識別。
2.靜態動態分析是由V&V工程師單獨進行的。它可以由不同的工程師在不同時候執行。
3.每個分析的結果都被導入系統。
4.使用BI,結果是由驗證經理檢查以找到假陽性或可以打破規則的例子。一些缺陷的狀態可以改變。
5.報告由工具自動生成。
6.報告被發送給開發部門。
使用所描述的流程有蠻多顯而易見的好處的。所有V&V活動以任何順序進行,終結果被存儲到中央數據庫,開始,甚至可以在分析還未完成時輕松創建報告。工具也提供一個機制來跟蹤被接受的缺陷并生成特定報告。
6.總結
有很多可以使驗證任務進行機動化并有所幫助的工具,但缺少管理來自不同工具且形式不同的數據的工具。開發的系統已被證明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有助于減少創建報告的所需時間并可以輕易獲取缺陷信息。
版權聲明:本文出自 SPASVO澤眾軟件測試網:http://www.eqie.com.cn/news/html/2014729135349.html
原創作品,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本文原始出處、作者信息和本聲明,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