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軟件測試技術研究起步于“六五”期間,主要是隨著軟件工程的研究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由于起步較晚,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隨著我國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對軟件質量的重視,軟件測試也越來越被軟件企業所重視,軟件測試正在逐步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從目前來看,可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分析我國測試行業的現狀。

  (一) 軟件測試重要性和規范性不斷提高

  各部委、各行業正在通過測試來規范軟件行業的健康發展,通過測試把不符合行業標準的軟件擋在門外,對行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信息產業部關于計算機系統集成資質以及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的認證中,軟件測試能力已經被定為評價公司技術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2001年信息產業部發布的部長5號令,實行了軟件產品登記制度,規定凡是在我國境內銷售的產品必須到信息產業部備案登記,而且要經過登記測試。同年起,質檢總局和信息產業部每年都通過測試對軟件產品進行質量監督抽查。人事部和信息產業部2003年關于職業資格認證第一次在我國有了“軟件評測師”的稱號,這是對于軟件測試職業的高度重視與認可。

  (二) 從手工向自動化測試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項目測試還是以手工為主,測試人員根據需求規格說明書的要求,與測試對象進行“人機對話”。大量的手工增加了項目人力成本和溝通成本、低效率以及高差錯率,隨著軟件業的不斷發展及軟件規模的擴大,客戶對軟件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針對企業的網絡應用環境需要支持大量用戶和復雜的軟硬件應用環境,這樣測試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自動化測試及管理已經成為項目測試的一大趨勢。自動化測試通過測試工具和其他手段,按照測試工程師的預定計劃對軟件產品進行自動的測試,它能夠完成許多手工無法完成或者難以實現的測試工作,更好地利用資源,將繁瑣的任務賦自動化方式,從而提高準確性和測試人員的積極性。正確、合理地實施自動化測試,能夠快速、全民地對軟件進行測試,從而提高軟件質量、節省經費,縮短產品發布周期。

  (三) 測試人員需求逐步增大,素質不斷提高

  隨著 IT 業的迅猛發展,軟件外包服務已成為繼互聯網和網絡游戲后的第五次全球浪潮。由于外包對軟件質量要求很高,國內軟件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立足,必須重視軟件質量,而作為軟件質量的把關者,軟件測試工程師日漸 “ 走俏 ” 。目前在國內120萬軟件從業人員中,真正能擔當軟件測試職位的不超過5萬,而目前高等教育中專業的軟件測試教育近于空白,獨立開設軟件測試課程的高校非常少,這形成測試人才緊缺、需求不斷增大的現象。據分析,目前國內軟件測試的人才需求缺口超過20萬人。因此軟件企業開始加強和重視測試人員的選拔、培養和知識培訓。一方面,對測試人員的素質和要求逐步提高,測試人員不僅應掌握相關計算機知識背景、軟件工程基本知識、熟悉項目編程語言、熟悉項目技術架構及需求內容,而且要求工作有責任感、獨立分析能力及團隊精神等方面;另一方面,軟件企業為測試人員提供進一步的知識培訓機會,以應對各種項目的復雜情況。

  (四) 測試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隨著用戶對軟件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信息系統驗收不再走過場,而要通過第三方測試機構的嚴格測試來判定。“以測代評”正在成為我國科技項目擇優支持的一項重要舉措,比如“863”計劃對數據庫管理系統、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等項目的經費支持,都是通過第三方測試機構科學客觀的測試結果來決定。隨著第三方測試機構的蓬勃發展,在各地,新成立的軟件測試機構達10多家,測試服務體系已經基本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