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國內外關注的揚子石化65萬噸/年乙烯改造工程新建乙烯裝置自去年9月底產出合格產品,至今一直穩定運行。作為承擔啟動新的產業政策重點扶持的這項技改項目改造任務的中國石化集團第四建設公司,能夠迅速漂亮地完成這樣一項大的乙烯改造工程,關鍵的一條是能夠以信息化提升傳統施工管理。
中國石化集團第四建設公司把揚子乙烯改造工程建設,作為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又一次演練契機,堅持以信息化帶動規范化工程管理,繼承建天津14萬噸乙烯工程、20萬噸聚酯工程之后,形成了一整套獨立的、較為完整的工程施工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堅持走預制工廠化、施工標準化、裝備機械化、管理現代化的道路。
中國石化集團第四建設公司積極倡導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理念。在項目運作伊始,該公司揚子項目經理部以國際通用的項目控制應用軟件——P3軟件為核心,以自行開發的管道、設備、鋼結構、檢測、油漆保溫等管理軟件為支撐,實行項目工期、費用靜態控制,動態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的管理模式。現場辦公區內配置了80臺計算機,建成了兩個局域網,通過局域網,實現了內部各部門、各業務崗位之間的數據傳遞和信息共享,以及與外部的信息溝通。
該公司項目經理部在施工中全面推行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管理,對整個工程的危險源和環境影響因素進行識別,數據輸入電腦,并采取針對性控制措施,制定緊急救護應急預案,整改后逐條消項,使施工安全始終處于可控狀態。特別是揚子乙烯老區改造工程施工,項目投資近百萬元,在老區與新建裝置之間,搭設了一道12米高、近700米長雙層架設的高標準防火墻,嚴格專區管理,并對施工人員進行緊急預案演習,在裝置不停車的情況下,改造施工8個月未發生一起事故。在工程質量信息化管理上,項目質檢站自行開發的焊口“點口”軟件,實現了從生產、探傷、檢測到自動生成檢測報告的全過程計算機管理。同時,從執行質量程序管理體系入手,實施樣板引路,開展“首件樣板”的精品評比活動,爭創過程精品。所承建的乙烯裝置共評出18項精品工程,單位工程質量優良率達100%,焊縫拍片一次合格率達97.5%。
隨著科技的發展,業主的需求層次會變得越來越高。能否捕捉到業主日益提高的需求?能否提供持續的良好服務?是每一家施工企業必修的“日常功課”,也是體現施工企業大實力之所在。
在揚子乙烯改造工程中,中國石化集團第四建設公司在嚴格履行合同的基礎上盡力滿足業主的不同層次需求。大口徑地管工程,多條地下管線橫穿道路,卻始終保持道路暢通。10萬噸/年裂解爐的安裝,采取框片預制、組合吊裝技術,安裝精度高。鋼結構安裝取得了突破,兩套裝置共預制、安裝鋼結構10萬噸。500臺各類動靜設備安裝,項目經理部認真解決供貨不及時或供貨存在制造質量問題等施工矛盾,現場大型設備組焊一次合格率達99.2%以上,大大超過合同承諾指標。SS超高壓管線是乙烯裝置的“主動脈”,而出圖訂貨晚,材料到場遲,該公司揚子項目經理部不講客觀條件,只想如何履約。他們將各道工序排出日計劃,人員、責任、獎懲一條線,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安裝任務。裂解氣壓縮機組等三臺離心壓縮機組,是乙烯裝置的心臟設備,具有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大、安裝精度要求高等特點,成為工程的重中之重。中石化四建公司領導親自研究“三機組”的施工方案,狠抓過程管理,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先后一次順利實現機組安裝位,并充分準備二次灌漿、配管、靜態調試、油運等工序,確保了試車成功,實現了合同目標。
中國石化集團第四建設公司以信息化為基礎的規范管理、文明施工得到了揚子乙烯各參建單位的廣泛認可,多次到施工現場參觀。一些到訪或到揚子乙烯現場考察的外國專家或公司以及上級領導,對他們的現場管理,尤其是P3軟件應用水平給予較高評價。正如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工程部一位負責人所說:“中國石化集團第四建設公司的介入,激活了揚子地區石化建設市場,提高了工程整體管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