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當今世界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動態、快速響應、高效發展的需要,作為實施開放計算、開放標準的開放源代碼軟件這種應用技術正在迅速發展,提供巨大價值,并逐步取得成功。
Linux操作系統源程序代碼行雖然僅占開源軟件源程序代碼行的3%~5%,但它在整個開源軟件中卻占基礎、龍頭地位。
據IDC預測,全球Linux市場每年以25%速度增長,到2008年將達350億美元(其中桌面Linux將達10億美元,占3%)。據For?resterReSearch估計,當今全球約有50%的企業正在使用開源軟件。
近年來,國內Linux發展很快,高于國際平均水平。據統計,2004年中國Linux銷售增長率為45%,高于同期的全球銷售增長率34%,高出約三分之一。電信、金融、能源、鐵路、政府、企業、學校等領域Linux的應用正在逐步擴大,中國市場的容量和潛力很大;但在觀念、人才、技術、投資、商業模式和市場成熟度等方面與歐美先進相比尚有一段差距。
為了提供各種信息化應用的解決方案,可從操作系統、數據庫、專用的功能組件、中間件、軟件開發工具和應用軟件,以及相應硬件所組成的產品鏈中選擇相應的系統集成。而與開源的Linux操作系統配套的產品鏈,可以全部采用開源軟件,也可以全部采用商業軟件,或更多地采用開源與商業的混合軟件。在中國,與開源的Linux操作系統相配套的開源軟件產品鏈,在發展上存在相對滯后的現象。
由于開源軟件LAMP架構(即Linux-開源操作系統,Apache-開源頁面服務器,MySQL-開源數據庫,PHP或PHP、Perl、Python腳本語言)的崛起,與IBM、Sun主導的J2EE架構(Java語言)和微軟主導的.Net架構(C#語言)形成了三家鼎立的競爭態勢,打破了某些軟件巨頭的壟斷局面,迫使他們拿出應對方案。
國內外有人對開源軟件持有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看法是:開源軟件模式終將取代商業軟件模式,甚至把它看作為現代民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種看法是:開源軟件對知識產權持懷疑和對抗態度,使知識產權歸屬處于混亂、復雜狀態,甚至是對西方社會的破壞力量。事實上,近年來開源軟件正在向市場推出更低成本、更優質量、更大靈活性以及更富競爭力的軟件,推出與傳統商業軟件在銷售時所實行的許可證制度不同的商業模式。整個軟件產業,特別是商業軟件,不能無視開源軟件帶來的競爭和挑戰;而發展開源軟件只是作為商業軟件的一種補充,為用戶提供多種靈活的選擇。近連微軟也認為,要接受開源軟件與商業軟件“共存”的事實和前景。微軟的一位主管還說,他們應向開源軟件學習如何控制軟件模塊化與集成成本的激增并使之降低、如何掌握社區開發機制的有益經驗、如何增加軟件的透明度以贏得用戶信任度的增加。
業界專家認為,過去20年全球軟件產品沒有取得明顯進步。在美國,軟件壞的成本大于收益,純收益是負數;所謂壞的成本包括解決、修補缺陷(Bug),以及有些軟件買回去沒法使用。在中國,今年軟件的效益和競爭力也均在下降,有人認為,缺乏核心技術、自主開發能力不足是其主因。Gartner的分析師認為,開源軟件將在所有領域內成為軟件的主流,可將整個軟件產業帶出困境。
在海外,傳統軟件產業已不能因循守舊,正在醞釀著重大的變革,微軟、IBM、甲骨文、SAP等軟件巨人也受到沖擊。傳統軟件部分將轉向開源軟件,部分將向“網絡服務”的銷售方式靠攏,代表了當前的新趨勢。可惜的是,近在國內軟件界發出一股“議論”,與海外出現的新趨勢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事實證明,自由與開源軟件的發展,搞活了全球的軟件產業,為促進軟件市場的重大變革、為重組軟件產業提出挑戰,也為中國軟件的發展提供了機遇。